二年级第一周选修课之一《禅修心法与实践》
“倾宇宙之力,活当下一瞬”,杨硕诚老师的这一句话击中众多心灵。禅定又称三昧或三摩地(samadhi),是古印度描述心不散乱、置心一处的状态。
杨硕诚老师以其三十余年禅修经验,深入简出的为学习者梳理出禅定的原理,以及禅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区,并实际带领大家在静坐中,在动作中,在日常生活一切时处融入其中。让我们不必隐居山林,便有常处山林之心境;不必远离风浪,亦能常化风浪于无形。
课程内容:
1. 禅定原理与流传
2. 静坐要领与误区
3. 经行与动中修定
4. 生活与禅定融合关隘
二年级第一周选修课之二《华德福教学大纲》
17年前,有着12年教学经验的李泽武老师,前往英国爱默生学院接受了系统的华德福教师培训,专业学习如何做一名华德福主办老师;作为中国华德福学校最早创始人之一,李泽武老师一直担任教学工作,累积了15年华德福教学经验。
华德福大纲三个教育目标:培养健康的人;激发孩童内在潜能;培养社会技能。
本次课程,李泽武老师会介绍华德福课程的三个构成:水平课程、垂直课程、交互课程,即年级课程、学科课程、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课程并与之相关联内容。以及中国文化的学习,它是华德福本地化的重要内容。
课程内容:
1. 华德福的教育目标
2. 儿童成长的规律及课程设置的原理和构成
3. 中国实践的华德福教育大纲
二年级第一周选修课之三:《诗经》选讲
经学是中国文化之根,确立了华夏文明的大本大源,塑造了华夏族群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,塑造了我们祖先共同的生活方式。
但在文史哲的学科体制下,《诗经》变成文字,只能探讨诗经中的艺术特色,考证《诗经》中的鸟兽虫鱼,而三家诗、毛诗所体现的诗教精神,三百篇之所以成为“经”的精神,则基本上被排除在外。
此次请蔡振民老师导读《诗经》,目的在于正本清源,恢复《诗经》本来面目。
课程内容:
《诗经》选讲。
二年级第二周选修课之一 《大学》传习会
曾氏三鼎家学源自先秦时期的曾子,经过历代后人的不断积累和完善而形成的,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传承了中华道统的家学体系,其核心内容为:起于一,分于二,立于三,行于五,成于九。
曾氏三鼎家学以《大学》为蓝本,主张一门深入,修身为本,把《大学》八目转化为治学、修身、用世三鼎,通过文法、行法、心法来传习经典文化,以求天地人相应,知修行合一。
课程内容:
1.三重门法,学习三重门法的原理和方法,探讨中国核心文字的整体性。
2.文法五步,用读、写、注、背、习五步学习《大学》总纲,重点以三层注解过文字门
3.堂上九序,每堂课都按拜、礼、读、坐、讲、坐、读、礼、拜九个次序进行,集儒门《大学》本末、终始、先后于一体,融曾氏家学文法、行法、心法于一炉。
二年级第二周选修课之二 《我们的创校故事》
十几年的努力,新教育已经有了一番别开生面的势头,吸引了更多希望投入到新教育的仁人志士, 这其中,各种办学的问题都会呈现。
深圳市南山区仁智实验学校在没有教育投资,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幼儿园,小学、中学,基金会的模式。
赵丹老师说:“这个过程更多的是一个人心在参与和付出的过程。”
这样的故事分享,也将是即将踏上或是已经走在办学路上的教育者们的宝贵财富,很多弯路,可以绕过,很多困难,可以有解决的先例,这条路上,有同行者,也不再孤单。
本次课程,专门邀请深圳市南山区仁智实验学校创校人赵丹校长来分享和主持。
课程内容:
1. 深圳市南山区仁智实验学校创校办学、创新教育实践之路。
2. 邀请大家分享和探讨,共同回顾过往,分析国家的政策,思考与时代结合的办学思路,一起合力,来找到小众学校未来的教育实践和办学之路。
3. 更多的话题,可以当下生发
二年级第二周选修课之三 《中华古剑道》
习其法,明其理,践其道
剑者,践也,检也,敛也。
太史公曰:“ 非廉信仁勇,不足传兵论剑,与道同府。内可以治身,外可以应变,君子比德焉。”
刘鹤翔道长将引领大家内修功法,外练剑术,以期达到陶冶性情,健康身心,强壮精神,变化气质,完善人生格局之目的。
课程内容:
1. 认识剑:百兵之君,剑的源起,剑礼;
2. 剑理:借助剑来认识自己,练剑的意境,剑道的基本练习法;剑道的四德。
3. 剑法:古剑十式
紫气东来,怀中抱月,仙人指路,力劈华山,直闯山门,拨云见日,青龙出水,平沙落雁,行步撩衣,走马回头,怀中抱月
4. 剑道内功心法,功法